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如何通过矿井通风保障矿工安全?

发表时间:2025-03-27

矿井通风作为地下作业的生命线,其技术革新与系统优化直接影响矿工生命安全。当前矿井通风已突破传统机械送风模式,形成多维度安全保障体系,本文将深入解析五个关键领域的创新实践。

物理通风系统的精准化设计 巷道网络布局采用三维流体力学模拟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预判风流走向,避免传统经验式设计导致的通风死角。风门与调节风窗升级为电动液压联动装置,能够根据采掘进度远程调控风量分配。局部通风设备配置变频离心风机,结合粉尘浓度传感器实现风量自适应调节,有效解决爆破后短时高粉尘难题。

智能监测系统的动态化运作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沿巷道布设,实时捕捉温度异常点并生成热力图。气体监测节点集成电化学传感器与红外光谱技术,同步检测甲烷、一氧化碳等16种有害气体。数据可视化平台将通风参数与地质构造数据叠加分析,AI算法可提前12小时预测通风系统异常,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2%。

有害物质的靶向化控制 研发的旋流雾化除尘装置利用超声震荡产生微米级水雾,粉尘捕捉效率较传统喷雾提升40%。定向风幕技术在工作面形成空气隔离带,有效遏制粉尘扩散。针对高浓度甲烷区域,智能释放氮气惰化系统可在30秒内建立防爆隔离区,配合负压抽放装置实现快速稀释。

应急通风的多层级保障 双回路供电系统配置飞轮储能装置,可在电网中断后维持关键风机运行120分钟。可折叠式应急风管采用记忆合金骨架,遇险时自动展开形成独立通风通道。逃生路线预设正压送风节点,在火灾情况下形成无烟疏散走廊,配合热成像定位系统引导撤离。

个体防护与系统协同机制 矿用智能呼吸面罩内置微型气体检测模块,当通风系统失效时可自动切换供氧模式。矿工定位卡集成环境感知功能,实时回传周边通风数据至中央控制系统。建立通风参数与个体防护装备的联动响应机制,当局部氧含量低于18%时自动触发应急供氧装置。

矿井通风体系正朝着"预测-控制-防护"三位一体方向发展。通过物理通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从宏观气流调控到微观个体防护的全方位保障网络。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量子传感技术的应用,实现亚秒级环境参数监测,以及开发基于数字孪生的通风系统自愈功能,形成更具韧性的安全保障体系。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