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面面观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17
一、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安全生产根本
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要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一是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本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作业岗位,不留空档,不留死角。二是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企业法人代表、生产经营单位“一把手”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三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责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预警体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切实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能。
二、树立安全的战略观——这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并非权宜之计,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做到一段时间的安全是不难的,难的是长治久安;一段时间的安全一算不上安全,长期永久地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重视抓安全,不能时紧时松,也不能抓抓停停,更不能是出了事故才抓安全,上级有了要求才抓安全,上级来检查才抓安全,等等,这些都不是长久的安全措施。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安全生产。因此,要随是随地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尽管安全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一段、不同地点、不同对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但就安全要求的时间来说,是长久的、永恒的。因为人类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是永无止息的复杂运动过程,随时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划分出哪一段时间需要安全,哪一段时间不需要安全。
三、树立安全的整体观—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各行各业,它不仅是生产问题,同时也是生活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存、无事不有。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可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对于前一过程是偶然性的东西,对于后一过程就可能转化为必然。”.‘另一种是在大的范围内是偶然性的东西,在小的范围内可能变成了必然性。”为此,要树立全局观念,形成一个“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氛围。但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①只注重抓局部的安全,而往往忽视整体的、全局的安全;②只注重抓危险部位的安全,而往往忽视其他部位的安全;③只注重抓表面上的安全,往往忽视看起来安全,实际上并不安全的安全问题,等等。上述问题反映了安全工作中的局部观念,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如果不克服再子这些问题,不改变这种片面性和不扎实的工作作风,就很难实现全局的安全。当然,不抓好局部安全,全局安全就没有保证;反之,如果只注重全局的安全,而忽视局部的安全,是没有实际质量的安全。因此,抓安全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发展观念、战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使各项利开展。
四、树立安全的位置观—这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这就是说,要在思想上把安全生产放十分突出的位置。安全与生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相互关联表现在生产的全过程;相互制约则表现在有时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忽视安全条款的限制,或为执行安全条款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人们不能为安全而安全,实质上安全应服务于生产,这是一个安全目的的问题。同样,在这个服务过程中,当生产与安全矛盾时,当出现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可能违反安全规则的情况,生产则必须服从于安全。当人们把安全置于脑后时,事故的发生本身也违反了生产的目的。事故分析是最生动的安全教材。很多人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重视都是从事故分析这个课堂上启蒙、学习并在其中提高的。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事故一旦发生,抓好事故分析是最大的亡羊补牢同时也是抓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群众安全意识和防事故能力的最佳时机。实际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违章是不会造成事故的。比如安规规定在高1.5米以上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但有些人会认为,我从来不拴安全带也没发生过事故呀?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观念,也是一种侥幸心理。必须认识到违章不一定造成事故,但事故肯定是违章造成的。如果把违章这一事故的根源彻底控制住了,血的事故就不会发生。所以,要从思想上把安全生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是挂在墙上的摆设,从小处抓起,形成习惯,绑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才能防微杜渐。
五、树立安全生产的重点观—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这里的安全重点观,主要是指对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一重点方面特别加以重视,以保证其安全运行的一种观念。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容易造成重大安全影响的部位,是一个单位的安全重点。这些部位一旦出了问题将会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应该是安全工作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安全工作者特别关注和技术措施特别加强的地方。另一方面在某一特定的环境和时间里,因某一个环节的原因,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危害,也是安全上的重点,也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没有区别,没有重点的措施是不得力的措施。凡是安全上的重点部位、环节,必须重点去管,重点去抓。特别是领导和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靠前组织,靠前指挥,靠前落实.因为它们是构成生产、生活的主要方面,即构成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重点问题就好办了,其它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既要抱“西瓜”,又要拣“芝麻”的工作方法.必须认识到,不同的单位,有严同的重点。同时,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里,安全上的重点又是不同的,是可变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重点观念是发展变化的,而发展变化一的观念几才是科学的观念。值得一提的是,节假日、夜班的’安全,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在一定时间里,也是给予特别重视的重点问题。
六、树立安全的组织观——这是全生产的有效保证
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那么,是不是说凡违章都会发生事故?答案是否定的。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既然违章不~定发生事故,所以往往违章就会成为~种习惯。但客观的事实是事故的发生肯定是违反客观规律(违章)的结果。违章造成事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违章不加以控制,违章次数积累到一定数量必然造成事故。要做到安全生产,必须牢固树立坚强的组织观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所以,一个单位安全组织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而组织领导的实现,又必须以纪律做保证。安全与不安全的无情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抓安全与指挥战役一样,无组织、无纪律、无权威的状态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愈加十分必要。
七、树立安全的群众观——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
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某个空间、某一时间运行轨迹交叉的结果。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何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关键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在采取安全措施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安全意识问题。从事故统计分析看,由于责。任心不强行为性违章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5%以上。固然,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装置性违章,亦有人员行为性违章。而行为性违章往往是缺乏工作责任,心所致。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经常性的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职工明确自己所干的工作与个人的家庭幸福、企业的效益和形象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直接的关系。要教育职工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具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那么即使将要发生事故,也会在强烈的责任心的驱使下,设法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是本质某一方面的表现。做任何工作都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安全生产过程,从微观上来讲,有相对独立性,但从宏观上来看,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配合,决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组织者和安全部门的事情。既然安全依靠群众,就必须教育群众,对群众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的教育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需。因为人在一个岗位重复工作,久而久之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自恃艺高,形成一些习惯操作,对安全规章熟视无睹,自以为是。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因自身在安全工作中未发生过事故而产生了麻痹自满情绪。总是认为,只要我不出事,平时松懈一点没关系。操作时不能认真谨慎,甚至对一些违章现象也持无所谓态度。殊不知,安全意识差便是违章的起源,而违章即是事故的前奏。因此,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克服侥幸心理的有效武器。一个人如果没有随时警惕的安全意识,那么可以讲,他是在为事故的发生作积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让安全意识进入家家户户,深入每一个职工的心中,人人树立起安全意识,牢记自己的义务,从自己做起,就必然会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
八、确立安全制度观——这是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应用,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使安全生产工作更有保证。同样,对所发生问题和错误的原因也要认真总结,比如对事故的“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如果没有铁的劳动纪律、岗位纪律、安全纪律、值班纪律,就会出现涣散、松懈、思想及注意力不集中。因而,要保证安全生产,在执行各种纪律时,要有铁的手腕,还要有铁石心肠。只有找准原因,认真吸取教训,才能保证未来的安全。制度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按这个准则办事,就会少出事故或不出事故。安全管理要靠制度来规范。在各种制度中,岗位责任制是核心,它是岗位工作内在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所必须遵守的。岗位责任制健全了,其它安全制度的制定也就有了依据。凡是有岗位、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必须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是国家财产、人民利益不受损害的强有力的保证。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健全制度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主的进步,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新设施不断出现,不可避免地给生产工作带来新的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我们建立健全一系列新的制度来与之相适应。同时还要注意细化、量化,及时修订、完善以前制订的安全制度。制度建立起来了,关键还在于落实,制度不落实,安全就是一句空话。
九、树立安全生产的效益观——这是安全生产的目的保证
对一个企业来说,实现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经济效益,其表现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减少了事故,也就减少了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个地方来说,实现了安全生产,就减少了地方的经济损失。安全需要建设,建设就有一个经济投入的问题。在各单位的生产中,用于安全方面的技术措施经费是有限的,但安全不能不抓,投入的技措资金必须保证安全的效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效益观念:一方面是把有限的技措资金用在安全生产上,使其发挥最大的安全效益。另~方面就是要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厉行节约,保护好所有的安全设施,不要人为地破坏安全设施。再~方面,就是要经常检查、维修、保养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的安全运转,不要等到安全设施严重损坏了再去整改。我们应当认识到安全搞不好,就会产生负效应。我们必须防止这些负效应的产生,努力促进安全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