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如何履行安全经理岗位职责?

发表时间:2025-04-21

本文以某精密机械制造企业(赛为安全合作单位)安全管理实践为样本,系统阐述安全管理核心功能的落地路径。

一、风险防控双轨制构建 该企业通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轨机制实现安全管理闭环。在风险分级管控层面,采用作业活动清单法对铸造、机加工、装配等核心生产环节进行风险辨识,建立包含236项风险点的动态数据库。隐患排查治理则实施"日巡检、周专项、月综合"三级检查体系,2023年累计消除隐患127项,其中重大隐患3项。值得关注的是,该体系将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与风险管控深度融合,通过设备故障率分析优化点检周期,使设备相关事故率同比下降42%。

二、承包商全周期管理创新 针对机械制造行业设备维护、技改工程等高发承包商作业场景,该企业构建"资质预审-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管理闭环。在资质审核阶段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能力认证,2023年拒批不符合安全标准承包商17家。现场管理采用"双交底+双监护"模式,要求承包商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并经企业安全总监审批,作业期间实施双方安全员联合巡查。绩效评估建立"安全权重占比40%"的考核机制,2023年淘汰安全绩效末位承包商5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三、安全教育场景化实施 针对机械制造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操作规范性强的特点,该企业构建"三级培训+岗位实训"教育体系。新员工培训采用"车间实景教学+设备操作模拟"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合度提升60%。在岗人员实施"月度安全微课+季度实操考核",2023年开展设备安全操作专项培训18场,参训人员达1200人次。特别创新"事故案例VR体验"项目,将企业历史事故转化为沉浸式教学场景,使安全教育转化率提升35%。

四、职业健康管理精准化 针对机械制造行业噪声、粉尘、化学品等职业危害,该企业建立"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健康监护"三维防护体系。在铸造车间实施隔音屏障改造,将作业环境噪声由92dB降至80dB;机加工区域配置中央除尘系统,粉尘浓度达标率100%。为接触有害因素员工配备智能防护装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防护状态。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岗前筛查+在岗监测+离岗评估"机制,2023年开展职业健康检查860人次,检出异常指标12例并及时干预。

五、作业许可标准化执行 针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该企业建立"五步审批+四确认执行"许可制度。作业前严格审查作业方案、安全措施、应急准备等12项要素,2023年审批高危作业许可218项,否决不符合条件申请19项。作业过程中实施"条件再确认+全程监护",要求作业负责人每30分钟检查安全措施有效性。作业后执行"现场恢复+安全交底"程序,确保设备状态复原和风险消除。该体系实施后,高危作业事故率为零。

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该企业通过持续优化管理工具与方法,实现安全绩效与生产效益的协同发展。2023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8%,百万工时可记录伤害率降至0.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种将国际HSE管理理念与国内标准化要求深度融合的实践,为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