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8-05-30

摘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发布,针对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提出应加强和完善若干项工作,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事业单位及至公共活动场所和居民社区,特种设备拥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约650万台(套),其中锅炉超过60万台、压力容器约240万台(套)、电梯超过160万部、起重机械150万台以上。由于维护不到位、检修不及时、安全监管不足,及设备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原因,近年来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屡屡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2010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死亡310人,直接经济损失6681万元。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是重视的,各级政府设置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条例。例如,国务院1982年2月6日发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及其他安全运行规程。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以第373号令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这部有91条内容的综合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第一次对特种设备的内涵作出明确表述。同时,明确政府部门和制造、使用、维修单位承担的安全责任。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对该条例修改的决定。条例内容增至103条,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政府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营比较重视,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呈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9年事故次数减少22%,死亡人数减少1.6%,直接经济损失减少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10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采取了措施,并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6月29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共101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最突出的特点有:①明确了特种设备寿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责任者;②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力度;③增强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加重对违法者的处罚。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法》覆盖全国各地区、各行业,这无疑将增强社会安全与稳定。对于从事生产运营和社会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来讲,更应侧重学习和执行有针对性的条款和内容。


二、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


1.确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


企业的法人代表,除负责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和对投资人财产保值增值等任务外,还必须对企业安全运营承担责任,确保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运行不出事故,保障职工及周边区域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设置特种设备管理部门


企业可以设置特种设备主管部门,也可以由企业设备主管部门兼管,明确职责。主管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检验检测、修理改造、转让报废的计划实施,履行相关手续。


3.明确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执行各项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


(2)制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包括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检修规程,以及对责任者的考核与奖惩办法等。


(3)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要安排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同时应按要求培训作业人员。


(4)按期进行各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要采取修理或改造措施,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5)及时、认真处理特种设备故障与事故,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制定防范措施。


4.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与规程


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特种设备配置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特别要完善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


三、重视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


从设备综合工程角度讲,设备前期管理的质量决定着设备使用期的命运,即设备选购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运行和正常与否。具体讲,应做好设备配置工作,内容如下。


1.通用特种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企业常用的特种设备(如锅炉、起重设备等),其生产厂家众多。在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性能价格比,但性能是第一位的。保证设备性能、质量的前题是设计与制造水平。所以,选购设备不仅要选择有生产能力的单位,还要了解其资质、资历,必要时还应访问用户并考察产品可靠性和售后服务。


对于大型、价值高的特种设备,还要采用招标方式采购,通过竞争决定优劣与取舍。


2.非标特种设备的订货制造


一些加工企业需用非标准型号的起重机或化工企业要配置专用压力容器,在市场上买不到,只能请有许可证的制造厂专门设计、加工。对此,用户要做好两件事。


(1)要把订购设备的特殊要求,例如:生产使用条件、尺寸与材料的选定、保证质量的加工工艺等,明确告知承接厂家,并与其签定订货合同。


(2)由于特种设备对制造质量的严格要求,用户企业除委托厂家精心制造外,还要聘请有资质的设备监理公司派遣设备监理工程师进行全过程监造,从审核设计图纸到监管下料与制做,再到装配与验收。企业要与监理公司签定合同,并把与制造厂签定的订货合同(副本)一并交付监理公司协助执行。


3.特种设备的租赁使用


少数行业,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所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都是从设备租赁站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做好两件事。


(1)签定特种设备租赁合同,内容除租期、租金等项目外,特别要包括设备运行的安全责任。出租方要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施工方要保证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施工单位要对租来的设备做必要的技术检查。例如,钢丝绳质量状况,刹车系统灵敏可靠,传动机构无振动与噪声等。若发现明显问题,应由出租方负责妥善解决。


4.特种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1)设备安装环节很重要,既是设备制造过程的延续,也是保证设备达到应有性能水平关键的一环。不同的特种设备有不同的安装技术标准,在安装时要一丝不苟地进行调试、测量和固定。例如,箱式电梯运行轨道的安装就相当复杂,反复调试其平直度和运动间隙。


(2)设备验收是设备前期管理收尾工作,也是对这台设备配置工作成功与否的最后检验与总结。一般来讲,设备验收包括性能验收、精度验收和负荷试验。对于多数特种设备,主要侧重性能验收和负荷试验。例如,对于各种压力容器要进行承压测试,观察在设计压力下有无泄漏、变形与损坏。同时还要检查承压附件和仪表正常与否。


四、执行特种设备操作使用要求


设备使用是其一生中最长的时期,也是发生故障与事故的主要阶段,企业必须加强对操作使用的安全监管。对此,《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使用环节提出17条规定。企业对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管最少要做好以下3项工作。


1.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要针对各类特种设备的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制订“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与程序,并警示误操作可能造成的故障或事故。例如,一些企业为防止事故发生,对桥式起重机的操作提出“五不吊”的规定,即:起重机有故障时,不吊;起重量不明确时,不吊;重物不在起重机工作空间(即需斜拉)时,不吊;重物不在起重机操作者视线内(又无辅助人员间接看护、指挥)时,不吊;重物与地面或建筑物连在一起时,不吊。


2.开展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检修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取得相应资格。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要经常巡视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发现操作者的不规范行为,应予以纠正;发现严重问题应责令其下岗接受处理;当发生责任事故后,更要根据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3.安排设备维护与检查工作


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程安排有关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例如,对起重机械的钢丝绳进行重点检查,察看有无润滑不良造成锈蚀或断丝的现象;对于装有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要检查其阀门、接口等处有无泄漏迹象。相关人员进行巡检、点检要做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请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五、坚持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与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法》指出,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设备故障预防的有效措施,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和精确的仪器,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故障与事故隐患。


定期检测结果可能显示正常,但仍要坚持定期检测,对这种貌似过剩的行为必须有正确心态,一定要坚持保证安全的可靠作法。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就应立即采取修复措施,而不能带病运行。


六、根据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开展修理与改造


设备随着服役年限增长,各种零部件均会逐步老化,既有疲劳、腐蚀等有形磨损,又有性能落后和价值贬低的无形磨损,而常用的补偿方式即进行设备修理或改造以及设备更新。


1.特种设备修理


对于特种设备来讲,其修理工作一定要请具有特种设备修理资质的单位进行,最好请设备原制造厂承接。更换的零件一定要选择质量上乘、可靠耐用的正规产品,这对特种设备修理至关重要。例如,电梯常见故障部位之一的电气控制系统,其元器件失效是非常危险的,轻者引发梯门开关不灵或停机位置不准;重者会造成坠梯,致人伤亡。2012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自动扶梯异常运行,造成多人伤亡,均系电气控制系统失效所致。


2.特种设备改造


有些企业的特种设备已使用多年,由于当年技术水平所限,现在感到性能落后、效率低。对此应在技术鉴定的基础上,分析技术改造的可行性。不少企业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改造蒸汽锅炉,优化各种技术参数,取得节能环保高效运行效果。还有企业选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改造特种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在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时,不能仅追求提高性能与效率,还必须保证运行安全。例如,对旧箱式电梯进行提速改造时,就应对原有电梯的附件、运行环境以及技术参数重新检验与核定。这包括:安全钳的检验、限速器与缓冲器的调整、箱体运行轨道的校正和箱体运行噪声的测定等。


3.特种设备更新


各种设备均有可靠、合理的使用年限,对特种设备更应严格限制。超期服役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算,更主要的是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应严格禁止。企业要对使用年限到期的特种设备及时履行报废、更新手续。报废的特种设备不准流入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只能拆解回收。


七、开展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含义


风险评估又称危险度评价。对于设备风险评估而言,它是以实现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设备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而为制订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表现形式


(1)由于设备制造过程中,原材料、毛坯以及加工工艺的缺陷致使产品质量降低,造成固有可靠性下降,即产品质量风险。


(2)由于企业缺乏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致使管理混乱、事故与故障频发,即管理缺失风险。


(3)由于特种设备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维护与检查,乃至操作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即使用不当风险。


(4)由于设备出现故障后,没能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更换了不合格零件,造成故障延伸,酿成事故,即修理失误风险。


(5)由于事先预料与防备不足,当遇到不可抗力灾害时,如地震、水灾,会造成特种设备损坏,即不可抗力风险。


3.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是确定某类特种设备的风险种类以及每种风险的权重系数,然后按公式(1)计算: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以此方法计算出各类特种设备的风险值,然后进行比较,确定不同特种设备的运行风险,依此制订防范对策。


应对风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规避。规避的方法:一是积极防范,不出事故;二是出了事故,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对于企业就是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应按照《特种设备法》提出的,向保险公司投保“特别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险。


八、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1.原始凭证管理


(1)合同凭证。包括购置设备、制造设备、修理设备等活动的各种合同与协议。这类凭证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解决交易行为问题的依据。


(2)技术凭证。包括产品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合格证明、定期性能检测记录、日常维护与检查记录,以及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等。记载了设备使用过程及技术状况的轨迹,也是排除故障和预防事故的技术依据。


2.文件与资料管理


(1)管理文件。包括国家发布有关设备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规程。


(2)技术资料。包括设备维护与修理的技术标准、特种设备产品样本、备件手册等。


3.档案管理


(1)设立单台档案。每台特种设备要有专用的档案袋,不许混装。


(2)设立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管理员要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清理工作。


(3)档案材料尤其是原始凭证,只能在档案室查阅,不准外借,以免丢失或损坏。必要时可以提供复印件。


设备主管部门要重视档案管理,更要重视档案的利用,要善于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改进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


九、对加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联想


加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除应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之外,还有两件工作值得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关注、思考与实施。


1.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法》作为国家的一部法律,不可能对许多具体的作业性和技术性问题作出详细表述。对此,政府有关部门需制订或委托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与技术标准。例如,特种设备修理领域的国家标准仍为空白。一些特种设备修理企业只能借鉴特种设备制造标准指导维修工作。在这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例如,德国在保障设备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等是完善的,有5个层次的各项规定,即:法律(如《设备安全法》、条例(如《蒸汽锅炉条例》、《电梯条例》)、部令(如《压力容器监察规程》)、规范(如AD规范)、标准(如DIN标准)。这些政策措施值得借鉴。


2.关注特种设备以外具有危险性的设备


保证企业安全运营,除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程外,还要做好其他许多工作。如消防工作以及放射、辐射和有害气体泄漏等预防工作。就设备工作而言,有3类具有危险性的设备、设施也必须加强监管。


(1)企业供电系统和设备的控制装置。由于设备使用年限长,许多电器装置和电缆、电线老化、绝缘失效,不仅可能酿成短路,引发火灾,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此外,对于露天或半露天安装的设备,均应安装避雷器,并定时检查其有效性。企业的高电压系统有社会供电公司负责安全监管,但对企业内中低压电气线路与装置主要靠自己负责安装,维护与检查,应有相应的部门和制度保证其安全运行。


(2)企业的运输车辆。一般企业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小轿车、面包车、厢式货车和大货车,这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非特种设备。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引发的交通事故急剧上升。交通事故的危险,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秩序。


对于上路的运输车辆,政府主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员、设施和监管办法,尽量保证安全运行,但从效果上看仍然不够。从事故原因分析,主要是两方面,即车辆失于维护与检修,其技术状况下降;再有是驾驶员操纵水平低或故意违章行驶(如超载、超速、醉驾等)。归根结底都是企业管理与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3)危险性大的加工机床。机械加工企业拥有各种机床,有的具有操作危险,例如,冲压机床、剪切机以及具有高速旋转机构的车床、铣床、钻床。这些设备都有造成惨痛工伤的案例。对此企业设备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制订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对设备进行安全改造,安装红外线防护网或机械式防护门;操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出现操作失误时,设备就会自动停机,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十、后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设备安全工作,首先必须找出不安全的根源因素。用“三缺”表示,即管理有缺失、设备有缺陷和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只要对此有清醒的认知,就能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发布,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由政府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不仅增强了权威性和法律效力,而且内容更为完整、详细,特别是突出了执法监管和法律责任。该法的实施定会提高人们对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经营和社会活动起到保障作用。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