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企业安全管理中的HSE管理体系如何

发表时间:2022-12-07

今天小安给大家分享一下企业安全管理中的HSE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点,内容详细,逻辑清晰,相信大部分企业人员都还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分享这篇企业安全管理中的HSE管理体系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HSE管理体系


一、 存在问题


1.1 HSE管理体系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可操作性差。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如果目标制定得不合理,就不能指导具体工作。如一些基层单位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时提出“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宏伟”工作目标,没有将上级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所以造成了工作目标不符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能反应出来,如:一些小的伤害事故常常出现,一些环境污染随处可见,这样使工作目标就更会表现为“遥不可及”,不能真正指导管理工作。


1.2 领导安全责任意识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有些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就是安全让路,进行违章指挥,这些领导干部的心里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万一出事的严重后果,且知道自己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但生产被动时或效益不好时,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就违心地违章指挥,此时工人也往往图省事,何乐不为,恰恰这时就出了事故。


另外,“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一些单位HSE管理体系的工作基本上还是依靠安全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大多数没有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一般由管生产人员兼任,这本身造成了管理、监督职责与权限界定不清,而且多数人认为“生产”是主业,“安全”是兼管,客观上造成了安全责任的弱化,反应到实际工作中往往日常管理不细致、安全检查走过场、隐患整改不及时,安全考核不到位,HSE管理体系没有落到实处。


此外,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一些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涵盖所有管理内容,另外还有某些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多而杂。这样的规章制度不容易让岗位员工理解和掌握,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进行操作,岗位员工不知道“怎样做?做什么?遵循什么做?”


1.3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执行层次弱化。


通过对油田开发单位事故的统计分析得知,95%以上是由于员工违章操作导致;大多数事故集中出现在抽油机上,且这些事故几乎全部集中在井口卡子、曲柄、皮带、配电箱等部位,同类事故频繁发生,表明了岗位员工在操作中存在习惯性违章或有章不循现象,这也充分说明了岗位员工安全意识差,不注意安全;安全技能差,不会安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到位。


一些单位开展了HSE管理培训,但培训时大多仅局限在机关管理层和部分基层单位干部,很少有岗位员工参加比较正规的HSE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在HSE知识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倒金字塔构架,岗位员工HSE知识严重缺乏,造成执行层次弱化。


基层的培训工作抓得还不够,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法的制定和运用尚缺乏科学依据;培训教育时只重形式不重效果,不能完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原则开展,这使员工素质还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安全发展的形势要求,造成了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居高不下。


1.4 设备老化,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距离本质安全尚存在很大差距。


油田开发生产大部分在野外,作业分散,生产的介质是石油、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聚积静电的特点。生产工艺多种多样,生产过程中涉及各类机泵、车辆和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原材料品种多、数量大,生产过程有机械化、密闭化、连续化的特点,对人与人及人与机器之间的协调有较高要求。目前一些单位投产时间长,设备陈旧老化,超期服役情况严重,如有些单位抽油机是七八十年代投产的,机械材质已经超出疲劳极限,而设备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提供科学的使用依据。基层单位在实际管理中虽然加大了对这些设备的检查保养力度,仍然不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另外一些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还没有落实,往往出现新工程投产新隐患就出现的情况,如:在更新输油气管线上检测不到位,焊口质量存在问题等。安全工作没有从源头控制上抓起,距离本质安全尚存在较大差距。


1.5 观念陈旧,没有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开展得不深入。


20世纪末,“以人为本”和“持续改进”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接受,以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风险管理开始形成。这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以过程管理、危害因素控制为切入点和管理核心,着重于事前的防范与培训,从危害识别、评价入手针对风险因素,通过有序的管理生产、有效的控制作业,实现风险的削减与控制,从而达到HSE管理体系目标。


目前,风险管理还没有被一些管理人员接受,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还是旧思想、老做法,没有意识到从事后管理→事故管理→隐患管理和风险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有一些单位表面上已经开展了风险管理工作,但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岗位员工开展的风险识别工作不详实,照抄照搬,很多风险在识别中被忽略,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另外,在风险的控制上不到位,虽然针对风险因素制定出了诸如作业指导书、现场检查表等控制和消减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又犯了“执行力”弱的毛病,使用风险失控。


二、具体对策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HSE管理目标,指导本单位工作。


一个单位提出“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长远”工作目标是正确的,这也是HSE管理体系所追求的目标,但我们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建立更加切实可行的短期工作目标和管理目标。如根据本单位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人员、设备设施、隐患、成本费用等现状,制定一些诸如隐患整改率、员工培训率、持证上岗率、污染物排放率、检查到位率等的管理目标,这样通过目标的逐步实现并通过逐年的对比,指导管理工作向前推进,也只有这样的目标才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


2.2 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基层单位也应明确各级安全生责任制,做到一职一责、一岗一责,并且在落实上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一级,个人保班组、个人保个人的安全保障体系。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隐患管理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风险预想、查找、消除转变。另外还要不断创新安全检查思路,进行HSE管理量化检查考核,制定量化考核办法,详细规定考核和检查标准。管理人员进行检查要携带检查考核表,对照标准进行检查考核,处罚落实到责任者,并与基层单位领导、安全员、班组长实行联责考核,全面做到检查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有力地促进员工规范操作和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3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通过思想素质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使之对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在从事每一项工作时,都能把安全生产牢记在心,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落实安全措施。改变那些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工作中做这样、那样的措施太麻烦,处理问题的时间不如布置安全措施的时间长,不履行必要的安全程序的观点;改变那些“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思想上放松警惕,工作中违章的作法。安全员、班组长、生产骨干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章守纪的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周围的员工做出榜样。


通过开展HSE管理体系业务素质培训,使岗位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全面正确地掌握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胜任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业务素质培训要利用班前会、每周安全教育、新工人培训、外出培训等形式,将安全检查、日常巡回检查、平时操作与安全培训结合起来;将岗位应知应会与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边检查、边学习,边工作、边学习,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在工人应知应会、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切勿纸上谈兵。


这样通过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培训,使广大员工重安全、懂安全、会安全,提高员工整体的安全素质。


2.4 加大安全投入,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首先企业必须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特别是补足历史欠账,从根本上治理隐患,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其次要加大对隐患的管理力度,建立隐患立项、销项制度,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时间进度和责任人“五落实”。另外,基层单位要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利用现代化的安全监控设施和安全防护装置,实现安全生产四大因素(人、机、环、管)相互和谐,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2.5 推进风险管理,从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入手,抓HSE管理体系管理工作。


发动岗位员工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基层单位开展的风险识别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系统性不强,分析内容不全面、偏差大,分析人员的主观性大,连续性不强,所以要对风险因素识别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登记制度,以充实和完善风险识别工作。对识别出的重大隐患及时上报,并确定隐患治理方案,促进隐患治理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还要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其次,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如:通过作业指导书控制作业风险;通过现场检查表控制岗位、设备和环境存在的风险;通过作业审批制度控制危险性大、不经常操作、易出事故作业的风险。最后还应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对所有生产设备设施、要害部位、重大危险作业以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大面积泄漏、环境污染的场所、设施及运行系统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规定演练和组织方式,以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2.6 建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HSE管理体系管理理念是倡导积极主动的预防,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管理。因此,实现HSE管理目标激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采取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和民主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条幅、板报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通过开展HSE管理体系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形式,激发员工对HSE的兴趣和热情;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HSE业绩突出的员工要进行物质奖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员工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使广大员工逐步融入到良好的安全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遵章守纪观念,逐步实现安全管理从制度约束向自觉遵守型转变。


关于“企业安全管理中的HSE管理体系”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赛为安全资讯频道,小安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识点。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