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浅析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

发表时间:2020-12-28

【摘要】为提高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水平,借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核心思想,构建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重大危险源预警、事故应急处置、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为4大模块的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上述4大模块研究现状综述分析,发现当前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4大模块研究存在危险品作业标准不完善,危险货物预警机制不健全,缺乏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标准及监控信息系统与监管信息系统功能不全面等不足等问题。针对4大模块不足结合港口物流枢纽特征提出了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对策。


0、引言


港口物流枢纽是指水运主通道、公路主骨架及铁路和航空干线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交汇的客货集散中心和综合运输组织服务中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港口危险货物尤其是港口物流枢纽内流通和储存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的危险货物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导致港口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具有能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一旦发生涉及这种物质的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会因其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特征,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其进行控制。目前,针对港口重大危险源开展研究主要有:徐连胜等通过分析我国重大危险源监管现状,建立了安全监管系统,并基于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现状分析,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和应急管理方式进行改进;方玲珠分析了石油化工码头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与预警的必要性,对拟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以及国内外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与预警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探讨;朱建华等参照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结合我国港口危险货物的储运生产实际,提出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制定原则,阐述了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分类及建议性辨识标准;潘雪琴等分析危险货物港口运输装卸作业中易引发事故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的有关建议。上述研究对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缺乏系统性,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基于此,笔者将借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核心思想,建立针对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对构建的安全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提出进一步研究工作重点。


1、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始于2004年,由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改进4大模块及相关要素组成。实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结合港口物流枢纽特征,借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核心思想,构建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图1)。

图 1 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构成

图 1 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构成

由图1可知其构建流程为:首先,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与评估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提出标准化作业流程以降低风险;其次,对重大危险源事故触发过程进行推演,完善预警机制;再次,针对不同等级的警情编制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使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最后,由建立的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为以上3个模块提供数据支持。

浅析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

2、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构成研究进展


2.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建立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当前国内外相关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可为其提供参考依据。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定义了“重大危害设施”,同时建议各国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为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和《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但这3项国际规则均侧重于危险货物运输作业,关于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内容涉及较少。2000年我国颁布了关于重大危险源的首个国家标准,即《重大危险源辨识》,为重大危险源辨识提供了依据。2009年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申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但未将运输和搬运列入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011年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013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进行界定,提出辨识评估、登记备案、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的相应管理要求及港口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和可容许风险值,但该条例对港口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论述还不够深入。


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我国已出台了大量关于港口危险品作业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规范。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方面,主要有《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液货船水上过驳作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在标准规范方面,主要有《危险货物集装箱港口作业安全规程》、《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散装液体化工产品港口装卸技术要求》、《散装石油、液体化工产品港口储存通则》、《液化气体船舶安全作业要求》、《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和《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等。上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对港口危险品装卸、转运、储存等作业提出了一些安全技术要求,但是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部分危险品作业标准还处于空白。因此,亟需系统、深入地研究港口危险品的堆存、装卸、转运等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控制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


2.2重大危险源预警


重大危险源预警能够及早发现与控制事故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安全预警管理,主要涉及的领域包含航空工业、煤炭工业、金融业、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大城市发展等。目前,港口预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生产过程,赵恺等以国内某港液化石油气管道系统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的指标权重,并以无线传感、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结合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功能需求构建了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架构。综上可知,我国港口企业安全预警工作开展较少,缺乏事故全过程推演技术和事故后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预警效果不显著,亟需构建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


2.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置


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置是降低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害程度的有效途径。在港区陆域范围,我国已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置程序,《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与应急救援》《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等书中对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技术进行了详细梳理,《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手册》收录了280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按照危险性进行分类,对应62个应急处置方案。在水域范围,我国在2000年发布了《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2008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编写的《港口码头应急能力评估指南》、《沿海船舶污染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南》,200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对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的配备标准进行了研究,从应急预案、应急卸载及拖带能力、围控与防护能力、回收与清除能力、应急船舶能力、应急人员和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对应急机制、设备、人员进行了规定。但是以上预案、标准和研究主要针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而对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没有详细说明。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欧盟、日本等国根据其物理性质中与环境行为有关的参数将危险化学品分为4种基本类型:挥发、漂浮、溶解、沉积,并针对每种或几种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技术、使用相应的应急设备。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所应配备的标准设备数量和能力标准。


2.4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


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能够为上述3个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在安全监控信息系统方面,美国Impeva实验室为美国国防部提供了货物监控技术、东京国际集装箱码头引进了冷藏集装箱自动监控系统、芬兰图尔库港口应用了宽带移动技术。我国生产领域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业务系统、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其功能具体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化学品监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物资管理等方面。在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方面,国外港口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集成化、信息传输电子化、信息服务多功能化、装卸作业自动化等。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建立了完备的船舶档案和仓储查询系统,发生意外时可随时调出相关资料,以满足应急处理的快速性与正确性要求。我国港口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港口仅处于电子数据处理阶段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初始阶段。在危险货物申报方面,上海海事局开发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口申报EDI系统》己投入使用,它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判定功能,结合船舶的静态与动态信息、国际违规信息、码头作业货种与限量等,开展对数据报文的分析与审核。


3、结论


1)通过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标准现状分析,指出港口物流枢纽在危险化学品标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工作应根据物流特点,从枢纽内物流的起点到终点,按照流程、危险特性、状态等因素,梳理重大危险源,并从预防降低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后果及有效的应急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港口物流枢纽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体系。


2)基于安全生产预警技术现状分析,指出港口物流枢纽在预警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的不足。进一步工作中应建立港口物流枢纽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分级标准,实现对危险货物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


3)对港口区域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进行现状分析,指出在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程序方面存在不足。进一步工作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油品、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事故的火灾影响范围、爆炸影响范围、大气扩散范围等数值模拟工作。并依据模拟结果,完善重大危险源作业事故分级标准,制定应急物资与装备、人力资源等应急资源配置要求。


4)根据国内外监控与监管信息系统分析,提出应进一步整合安全管理信息查询与更新、危险货物安全状态监控与预警、危险品装卸作业事故模拟与预报、事故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等功能,开发港口物流枢纽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为港口物流枢纽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信息平台。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