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的核心价值详述
发表时间:2017-06-20
摘要:2009年,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组织编制并发布实施HSE管理体系,首次在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引入HSE管理。截止目前,几经修仃和换版,HSE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取得了丰硕的HSE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HSE管理骨干,为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行体系化管理莫定了基础。
1、HSE管理体系概论
HSE管理体系是职业健康(Health)、安全(Safety)与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是将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使各管理要素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起,相互关联、相互形成的动态管理体系。
随着现文明的开启,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控防范与处理逐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各种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方式、方法也随之兴起并运用于生产实践。
2、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HSE管理体系简述
2009年,国内首个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特大型跨海桥岛隧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首次确定系统性的引入HSE管理体系,开创了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HSE管理先例。2014年,具有行业特点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HSE管理体系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计划的支持下,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研究成果,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HSE管理体系文件B版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三个层级文件构成(如下图,图中第四层级文件是记录文件汇总)。
(1)HSE手册(导则)-对体系的要素和层次,以及相关关联关系进行逻辑排列和说明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政策、组织架构、要素划分及相互关系、事件驱动等,对外展示和宣示的公开性文件。
(2)HSE程序文件-是规范企业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不仅仅是HSE管理部门)HSE职责和权限,以及明确HSE工作中直线责任、监管责任和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性文件,是落实“领导带头、部门分工负责、HSE综合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等政府规定的具体体现。
(3)HSE管理文件-用于规范管理层HSE履职流程,指令操作层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性文件(包括管理篇、执行篇和其派生的支撑性文件)。
上述研究成果与体系编制实践,是在保持合规性的基础上,根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点,将适宜性、可操作性放在重中之重考虑。
3、HSE管理体系现的核心价值
总体而言,HSE管理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的特点,是气能够持续发展并逐步被广泛运用,可以有效的从石油化工单一行业逐渐扩大至各行各业的基础。每一次的非简单复制的管理实践,在打破传统的、僵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同事,展现的是其核心价值的生命力。
(1) HSE管理以体系建立为基础,以领导力的实现为核心驱动力、以风险控制前置为重要手段,确保实现“以人为本、环境优良”目标。
在HSE管理实践中,体系的建立必须做到合规性、系统集成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合规性是指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要满足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要求;系统集成性是指体系各要素(风险识别后确定的管理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子要素)要有机集成、互为补充、互为监督并实现要素控制全W盖;适宜性和可操作性是指文件的指令性规定要考虑生产作业的实际情况,即综合考虑实施者现时的人、机、物、法、环条件,具有可操作、可执行的特点。
领导力的有效实现,是体系运行与实施的核心驱动力,是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的有力体现。在HSE管理中,领导力包括企业、承包人、作业队伍等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各层级一把手。领导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是否赋予HSE监管部门(人员)真实的权利;是否真正了解HSE管理现状并经常性与监管部门(人员)交流并给予支持;是否真正督促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在危险性较大工程/单项HSE与生产的矛盾;在HSE考核和事故处置时,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风险控制前置是指任何一项施工作业前,都要优先考虑其风险度(不可接受、安全、可接受),在充分进行风险识别(包括法律法规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环境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控制或削减措施并直行。风险控制前置是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风险识别和控制要求全员参与、各负其职,其控制或削减措施要综合考虑合规性与适宜性(指现有的生产技术、工艺技术、HSE技术和经济承受力等),是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根本保障。风向识别与控制贯穿于生产作业的每一个环节。
在HSE管理中,“以人为本,环境优良”不是口号,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各要素集合并强力执行的管理和绩效考核目标。
(2)HSE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HSE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补充,是HSE管理得以全员、全方位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与企业文化略有不同的是,企业的HSE文化在形成后,在成为普遍的HSE价值观后,不会因主要领导的更替而改变,也不会因运功的转岗而发生个体行为改变。企业HSE文化的形成,是员工从被强制到自律再到自觉的过程。
企业HSE文化逐步形成的过程,就是HSE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的最好证明。所以,HSE管理体系不只是制度体系的有机融合,不只是HSE宣传宣贯、培训教育、班前班后会、技术措施交底等手段的实施,更是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人文诠释。这种诠释要贯穿始终,为“以人为本、环境优良”目标服务。
(3)追求“本质安全”和“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是指:当操作失误时,设备、系统能够保证安全;当设备、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排除故障影响或安全地停止运转;采取双重或多重安全措施,确保人身、设备和系统安全。
本质安全化是指:为是设备、系统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研究、设计和改造。
HSE管理在引入“本质安全”概念时,更注重使用以扩大,已不是单纯指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而是指在现时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工程设备和经济条件下,以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互为倚用、互为补充,将风险、事故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
HSE管理中,要着重体现三种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即尊章守纪、按章操作是前提;严格监管,杜绝“三违”是补充,确保实现个体安全是目标。二十物的安全可靠性,即严格遵守设计“三同时”、设计变更“三同时”。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为确保在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时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现场的HSE管理中,常见的措施包括:危险性较大工程/单项工程实行HSE专项方案制度;较大风险作业实行HSE作业许可制度;大型船机、特种设备实行HSE进场准入制度等等。
HSE管理中,本质安全的核心还是风险识别、预防与控制。“HSE源于责任、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是对本质安全的最好诠释。
(4)标准是一切行动的准则,强调执行力。
简单说,就是一切作业行为有标准,一切作业行为按标准执行。
体系有标准:写你所做的。体系要满足合规性、系统继承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执行有标准:做你所写的。要有强制性,要有执行力。
监督检查与考核要有标准:分机制定综合检查标准、专项检查标准和巡回检查标准(含专项方案实施前的HSE技术措施检查、验收标准)。要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要树立“建设单位、承包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不是替代施工队伍进行检查,也不仅仅是帮助施工队伍查漏补缺,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发现的问题分析、掌握、追溯问题存在的管理原因和责任并制定对策措施(含依照制度考核)”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HSE“综合监管、直接监管、现场管理”职责层层传递到作业层。只有这样,实施“事故前置管理”(对重大隐患、致命违章、习惯性违章和重复性违章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追溯有标准:记你所做的。记录要真是、规范。
有效性有标准:做到的要有效。
(5)HSE责任首先在各业务主管部门。
体系的编制与实施,要充分体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
HSE管理是一项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HSE责任首先在业务主管部门。
HSE目标和其它经营指标一样重要,是对各级管理者的重要考核依据。
HSE业绩是各项工作成果的综合体现。
4、小结
HSE管理具有合规性、系统集成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风险充分识别的基础上,其要素能够完全覆盖“平安工地建设”、“文明施工”、“标准化现场”、“6S”等管理规定,而且要求更高。从作者多年从事HSE管理工作的经验来看,HSE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现了HSE文化的精髓,而执行力又是核心价值的核心。行动胜于空谈。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的,都是空中楼阁。
HSE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一个企业HSE文化的积淀与形成。在此之前,HSE管理趋向于“有罪推论”,即“有隐患就一定有责任”,而不是“有事故才有责任”。“每一个人都不希望出事”对HSE管理者而言应该看做是正确的废话,是HSE管理的“大敌”,它掩盖的是有章不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