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也是生产力
发表时间:2017-12-27
提高生产力,即提高单位投人的产出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该目标有众多路径,也有众多保障手段。降低投人是提高生产力最为直接的路径;而风险管理及控制即风险管控,则是极为重要的保障手段,甚至可以认为风险管控也是生产力,即风险管控也可以提高单位投人的产出。
但在现实中。风险管控与生产力似乎被理解成了一对矛盾,有经营者、管理者认为风险管控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投人、降低了产出、降低了生产力,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带来的教训异常惨痛且并非罕见。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巴林银行”等相关事件和案例吧。
由弗朗西斯·巴林爵士于1763年一手缔造的巴林银行,以卓越的服务和贡献,吸引了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和查尔斯工子在内的一众显贵客户,巴林家族也因此先后被英国王室册封了五个可以世袭的贵族爵位。1991年,巴林银行用人唯贤,任命时年24岁的“‘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尼克·李森为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的负责人。李森,1967年出生于一个泥瓦匠家庭,18岁高中毕业后开始打工,聪明与勤奋是其显著特点。
1995年,时年28岁的李森通过期货交易这一高风险高收益业务,轻而易举地将把巴林银行送进历史垃圾桶,至此双方均“名声f大噪”。李森按彼时期货交易的惯例,开设一个特殊账户,用以析时存放那些错误的交易.以便后期对冲挽回损失。1992年夏,巴林银行伦敦总部竞要求李森另行开设一个“错误账户”,专门记录、自行处理小额差错。省却伦教的麻烦,提高工作效率!受华人文化影响,代表“发财”的“88888”账户问世。数周后,巴林总部决定李森仍需通过原差错账户处理业务,但“发财账户”却没有同步注销。
1992年7月17日,错误交易首次违规计人了“发财账户”,其后李森竟然利川此账户开展未授权业务。到1993年7月,“发财账户”居然转亏为盈,巴林总部多次飞行检查都未能揭穿李森的各类小把戏。墓于看多日本股市,李森1994年起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逐渐买入未经授权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多头合约,当然也是计人“发财账户”。1995年1月18日,神户大地震直接导致东京股市暴跌,李森逆市从伦敦不断调人巨资,巴林总部也相当“信任”李森,到2月中旬照单累计提供了5亿多英镑!2月23日,日经股指再次急挫,李森创下交易所历史记录—6万余份多头合约和2.6万份日本政府债券空头合约,造成8.6亿英镑损失!
1995年2月26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停业并清理资产。10天后,令英国人骄傲两个世纪的银行仅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易主,包括女工在内的客户的大部分存款、所有“产出”随“发财账户”灰飞烟灭,两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同时日本等相关国家及地区股市、英镑汇率、相关金融机构受到巨大冲击。
惊慌失措的李森选择了出逃,在德国被捕后被引渡到新加坡。在尚未废除肉刑的新加坡,造成空前巨大损失的李森仅仅以“财务欺诈罪”被判人狱6年半,3年多后带着其自传《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出狱,恢复自由。
巴林家族、巴林银行及其一众显贵客户一定是目瞪口呆,“还我公平”之声不绝于耳。人们不禁沉思,到底是谁川里葬了他们?
社会各界对巴林银行事件的研究也已经相当透彻,结论显而易见:巴林银行自己葬送了自己—首先其管控休系完全失效,其次管理层失职,最后扣动扳机的是巴林银行精挑细选的李森,弹药还是巴林银行自己提供的。有人曾分析:“就算没有尼克·李森,也会有另一个人置巴林银行于倒闭之境。”可谓精辟。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金融界人士开始关注如何约束机构内部成员的个人行为,加强风险管控力度,以免因“李森”等个人行为导致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业内关于完善监督机制、限制个人权限等风险管控措施的讨论一直不曾间断。各种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管控措施也日益完善。
但是,似乎人们早已习惯于“好了伤疤忘了痛”,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李森的“后继者”:2011年瑞银旗下投行部门一名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2008年中信泰富因澳元“累计期权合约”亏损!50亿港元左右;2008年债券之王雷曼兄弟公司因大址次级债进人破产保护程序……
对李森以及其“后继者”作个小结,不难发现如下惨痛教训:一是,风险无处不在,并可能给一个企业带来致命打击;二是,部分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对风险管控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存在制度M洞、执行不力等情况,最终因风险管控失效导致企业难以为继、直至破产倒闭。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呢?不妨建立高度概括的生产力模型做简要分析,假设产出=收人-(损失+投人),即最终的产出等于取得的收人减去损失与投人之和。从该模型的数学含义角度解读,增加产出主要是增加收人、减少损失、减少投人三项之间的组合,而减少投人无疑是最为直接、最为立竿见影的措施。
有效的风险管控则要求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需要,持续不断地投人人力、财力,增加相应业务流程或者环节,并且经常性地说“不”—减少收人,例如制止李森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多头合约。简单地看,风险管控,似乎不仅增加了投人,同时还减少了收人,最终更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出?
其实不然,有效的风险管控,实质是增加一部分投人,规避或者减小机构而对的风险,进而避免或者减小损失。可以看出,风险管控的投人与因风险带来的损失是负相关函数,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该负相关关系。
其一,风险管控投入减少时,而临的风险损失趋于上升,当该损失出现且其损失的增加量大于投人的减少量.产出下降。前述的相关案例,清晰地告诉我们在极端但并不罕见的情况下,风险失控带来的彻失是百年老店也完全无法承担的,正如!994年税前利润1.5亿英镑、年度奖金高达1亿英镑的巴林银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在通过风险管控实现安全之前,生存都有疑问.提高生产力无从谈起。换成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100-1=0”,“1”就是风险管控,就是“皮”,“100”就是“毛”,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二,风险管控投入增加时,而临的风险损失趋于下降.当该损失得以避免,或者损失的减少城大于投人的增加址时,产出增加。当然,要实现该产出增加的目标,必须做到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即提高风险管控自身“单位投人的产出”。
风险管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竹控范围、管控措施、管控流程等关键性环节。同时,风险竹控对企业的市场形象、产品的风险性溢价等均有相互影响,需要从“弹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角度做定址研究才能得出精准结论。限于篇幅,笔者仅从风险管控范围这一环节,从定性角度简要分析是否可以提高以及如何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即如何实现提高单位投人的产出这一目标。
首先,要做到风险管控的全而似盖,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企业的所有成员、所有业务、所有流程;如果风险竹控投人不足,存在空白领域,则很可能导致风险损失增加远大于管控投人的增加量,企业产出下降直至倒闭。其次,做到风险管控的不重复覆盖,即适时调整纵向管控和横向管控两个维度,做到“此消彼长、相互补台”;纵向管控是企业“自上而下”的管控,而横向管控则是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同级别横向管控;如果纵横两个维度的管控都过于强大,出现重复艇盖的局而,那么投人的增加址将大干风险损失的减少虽,该企业产出减少、面临“慢性自杀”。
在实现“全面覆盖但不重复覆盖”之后,则能在管控范旧领域实现管控的有效性.即投人的增加量小于风险损失的减小量,进而提高单位投人的产出,提高生产力。
从于风险管控范田的角度,我们再回到巴林银行案例。如果,巴林银行能够增加相应投人,确保其风险管控从[X域肴.盖到了遥远的新加坡分行;从业务肴.授盖到了高风险高杠杆的期货与期权交易业务;从人员肴,盖到了“艺高人胆大”的李森业务团队,那么巴林银行不仅不会轰然倒塌,反而可能继续稳步提高其产出,说不定巴林家族还能迎接“查尔斯国王”册封的第六个爵位呢!
综上所述,在当下经济而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经背者在千方百计降低投人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竹控也是生产力—适当的风险管控投人,可以通过降低损失的途径,最终实现增加产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