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安全总监职责落地的化工园区封闭化人脸识别闸机与黑名单联动策略

发表时间:2025-10-09

化工园区作为高危场所,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料的生产存储,人员准入失控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 传统人工登记(如纸质签到、IC 卡刷卡)存在 “冒用证件、代刷卡、黑名单人员混入” 等漏洞,据应急管理部数据,近 5 年化工园区 30% 的安全生产事故与 “无关人员违规进入作业区域”“离职 / 失信人员恶意闯入” 有关。

从安全总监的职责出发,需通过 “人脸识别闸机 + 黑名单联动” 破解三大管理痛点:一是准入精准度不足(人工核验无法识别证件伪造、人员身份与证件不符),二是黑名单响应滞后(传统黑名单需人工核对,无法实时拦截高危人员),三是人员轨迹不可追溯(无法快速定位事故发生时的在场人员,影响应急救援与责任认定)。因此,构建二者联动的封闭化管理体系,是安全总监落实 “人员安全准入、风险实时拦截、责任闭环管控” 的关键举措,符合《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中 “园区封闭化管理、人员实名制准入” 的要求。

赛为安全 (25).jpg

?? 人脸识别闸机的封闭化部署策略:安全总监主导的全场景覆盖

安全总监需结合化工园区的功能分区(生产区、仓储区、罐区、办公区)、风险等级及人员流动特点,制定 “分级部署、功能适配” 的闸机安装方案,确保覆盖所有人员出入口,无管控盲区。

?? 按风险等级分级部署:聚焦高危区域管控

一级风险区域(罐区、剧毒化学品仓库):部署 “双目活体检测 + 红外测温” 一体化闸机,具备防照片 / 视频伪造(活体检测通过率≥99.5%)、实时体温监测(精度 ±0.3℃)功能,仅允许经安全总监审批的 “特许人员”(如罐区巡检工、维修人员)进入,且需双人人脸识别(人员本人 + 现场安全员)验证通过方可通行;闸机配备应急破拆装置,突发事故时可快速打开,同时联动区域声光报警(声音≥100dB),提醒人员撤离。

二级风险区域(生产车间、危化品装卸区):部署 “人脸识别 + IC 卡双重认证” 闸机,人员需同时完成人脸比对(相似度≥95%)与 IC 卡刷卡(卡内存储岗位资质、培训记录),防止 “有卡无资质” 人员进入;闸机设置 “岗位权限绑定” 功能,如装卸区闸机仅允许 “危化品装卸员” 身份的人员通行,其他岗位人员需经安全总监授权(通过园区安全管理平台临时赋权)方可进入。

三级风险区域(园区主入口、办公区):部署 “快速通行型人脸识别闸机”,支持多人同时识别(每秒处理 3-5 人),满足上下班高峰期人员流动需求;主入口闸机关联园区访客管理系统,访客需提前通过线上预约(提交身份证、来访事由、健康码),经被访部门负责人与安全科双重审核后,生成临时人脸授权(有效期≤24 小时),现场刷脸即可进入,无需纸质登记。

?? 全场景功能适配:贴合化工园区环境特性

防爆防尘设计:所有闸机均采用防爆等级 Ex d IIB T4 Ga、防护等级 IP65 的外壳,适应园区高粉尘、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避免电气火花引发安全事故;闸机内部线路采用防爆穿线管敷设,接口处密封处理,防止粉尘进入影响设备运行。

离线应急功能:闸机内置本地存储模块(容量≥10 万条人脸数据),当园区网络中断时,仍可通过本地数据库完成人脸比对(支持离线识别≥72 小时),同时自动缓存通行记录,网络恢复后同步至园区安全管理平台,避免因网络问题导致管控失效。

无障碍适配:园区主入口、急救通道等位置的闸机设置 “无障碍通道模式”,配备人脸识别 + 远程授权功能,残障人员或应急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到达时,现场安全员可通过手持终端发起远程授权,安全总监或园区值班领导在线审核后,闸机自动打开,确保应急通道畅通。


?? 黑名单联动体系构建:安全总监主导的风险实时拦截

安全总监需牵头建立 “多维度黑名单库 + 实时联动机制”,实现对高危人员的精准识别与即时拦截,从源头阻断安全风险。

?? 多维度黑名单库建设:覆盖全类型高危人员

内部风险人员黑名单:由安全总监组织人事、安全、生产部门共同梳理,包含:①离职 / 调岗人员(如因违规操作被辞退的操作工、调至非危化品岗位的人员),离职后 24 小时内录入黑名单,禁止其进入原作业区域;②培训不合格人员(如未通过危化品安全培训、应急处置考核的人员),待培训合格并经安全科复核后,方可从黑名单中移除;③违章超限人员(如 1 年内累计 3 次违反园区安全规定的人员),纳入黑名单 1-3 个月,期间禁止进入高风险区域,需参加安全警示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恢复权限。

外部风险人员黑名单:对接应急管理部、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共享数据库,纳入:①失信被执行人、涉危化品违法犯罪人员;②曾在其他化工园区引发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③不符合园区准入要求的人员(如无危化品从业资质、有职业健康禁忌证的人员);安全科每月更新外部黑名单数据,确保信息时效性。

临时管控黑名单:针对突发情况录入的人员,如:①体温异常人员(体温≥37.3℃),自动录入临时黑名单,禁止进入园区,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并经医疗部门确认;②未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的人员,经现场安全员提醒后仍不整改的,临时录入黑名单(有效期 2 小时),需完成安全培训后解除管控;③访客在园区内违规(如擅自进入生产区、拍照泄露园区布局),立即录入黑名单,永久禁止其再次进入。

?? 实时联动机制:从识别到处置的全流程响应

实时拦截与报警:当黑名单人员试图通过闸机时,闸机立即锁定(闸门无法打开),同时触发三重报警:①闸机本地声光报警(红色警示灯闪烁 + 语音提示 “您已被禁止进入,请联系安全科”);②推送报警信息至安全总监、园区安保队长、现场安全员的手机 APP 与短信(10 秒内送达),包含人员姓名、照片、试图进入的区域、时间;③联动区域监控摄像头,自动抓拍人员现场照片与视频(分辨率≥1080P),存储至园区安防数据库,便于后续追溯。

分级处置流程:安全总监根据黑名单人员类型制定差异化处置方案:①内部离职 / 违章人员:由安全员现场核实身份,告知其被列入黑名单的原因,如需进入园区办理手续(如离职交接),需经安全总监授权(通过平台临时解除拦截,限定通行区域与时间);②外部高危人员:安保人员立即到场处置,核实人员身份,若存在恶意闯入意图,拨打 110 报警,同时加强周边区域巡逻,防止其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园区;③临时管控人员:体温异常者由医护人员带至隔离区复测,未戴劳保用品者整改后由安全员解除黑名单。

跨区域联动:园区所有闸机实现黑名单数据实时同步,如某人员在生产区闸机被识别为黑名单人员,其信息将立即同步至园区所有闸机,防止其通过其他区域闸机进入;若园区存在多个分区(如东、西厂区),黑名单数据通过专用光纤传输,确保跨分区联动响应时间≤1 秒,无延迟漏洞。

赛为安全 (16).jpg

?? 安全总监主导的闭环管理:从联动到追溯的全流程管控

安全总监需构建 “黑名单录入 - 闸机拦截 - 处置整改 - 复盘优化” 的责任闭环,确保人脸识别与黑名单联动体系落地见效,避免 “重拦截、轻管理”。

?? 黑名单录入责任闭环

录入审核机制:任何部门申请录入黑名单,需提交《黑名单录入申请表》(包含人员信息、列入原因、佐证材料,如违章记录、离职证明),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安全科审核,安全总监最终审批(高风险人员如涉违法犯罪人员,需经园区总经理与安全总监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安全科在 2 小时内录入系统,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如安保、闸机运维单位)做好拦截准备。

动态更新管理:安全科每月对黑名单库进行梳理,对符合解除条件的人员(如违章超限人员已完成培训考核、临时管控人员已整改),由所在部门提交《黑名单解除申请表》,经安全科复核、安全总监审批后,在 24 小时内从黑名单中移除,并通知人员本人;对长期有效的黑名单(如外部高危人员),每季度复核一次,确保信息准确,避免误判。

?? 处置整改责任闭环

处置记录与反馈:每次闸机拦截黑名单人员后,现场安全员需在 1 小时内填写《黑名单人员处置记录表》,包含处置过程、人员反馈、后续措施(如报警、劝离、培训安排),上传至园区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总监可实时查看处置进度,对处置不及时(如超 30 分钟未到场处置)的责任人进行绩效扣减。

整改措施跟踪:针对内部人员被列入黑名单的情况(如培训不合格、违章操作),安全总监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如:①培训不合格人员:由安全科安排专项培训(时长≥8 小时),考核合格后解除黑名单;②违章操作人员:由所在车间组织安全警示教育(案例学习 + 现场实操考核),并签订《安全承诺书》,整改完成后经安全科验收合格方可恢复权限;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扣减部门绩效分。

?? 复盘优化与责任追溯

数据复盘分析:安全总监每月组织 “黑名单联动效果复盘会”,分析:①黑名单拦截数据(拦截次数、人员类型、涉及区域),识别高频风险点(如某生产区频繁拦截离职人员,需核查门禁权限注销流程是否存在延迟);②闸机运行数据(识别准确率、报警响应时间、设备故障率),优化设备运维方案(如某区域闸机识别准确率低,需调整摄像头角度或更新算法);③处置整改数据(整改完成率、人员复岗后的安全表现),评估整改措施有效性。

责任追溯机制:若因黑名单录入延迟(如离职人员未及时录入导致进入园区)、闸机故障(如未触发报警)、处置不当(如未及时到场导致人员闯入)引发安全风险,安全总监牵头开展责任追溯,通过调阅审批记录、闸机日志、处置视频,确定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如人事部门未及时提交离职人员信息、运维单位未按时检修设备),依规进行处罚(通报批评、绩效扣减、岗位调整),同时制定预防措施(如建立离职人员信息同步机制、增加设备巡检频次),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标准完善:基于复盘结果,安全总监组织制定《化工园区人脸识别闸机与黑名单联动管理标准》,明确黑名单录入 / 解除流程、闸机部署规范、处置响应时限、考核要求,纳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安全员、闸机操作人员、部门负责人),确保各岗位熟悉联动流程,提升管理执行力。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