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分类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怎么做?

发表时间:2021-04-14

安全管理是为施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


控制是对某种具体的因素的约束与限制, 是管理范围内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 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 安全管理措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谈到建筑安全管理,就会想到生产安全。 安全隐患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体制。


1. 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的管控要素


1.1 现场落实安全意识

建筑业安全事故主要突显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做到安全宣贯落实到个人,在作业人员进场作业之前就应该做好进场安全教育、 安全技术交底等,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而不仅仅只是流于形式。 让所有管理人员都意识到管生产就必须管安全,时刻牢记安全与生产同在。 “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更多的是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或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简而言之就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作业人员无自我安全意识。 这不仅仅是建筑行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在其他类似建筑行业生产环境下也存在同样的安全问题。


作业人员在生产一线鲜有时间去考虑安全问题,甚至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他们的主导思想就是今天完成了多少产值,创造了多少价值,挣了多少工资。 由此出现了作业人员在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如不正确佩戴安全帽、临边作业不系安全带等。


针对以上情况,项目经理除了每周的现场安全例行检查外,还应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从“头”着手抓起,将安全帽的佩戴和临边作业是否系安全带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如发现有作业人员没有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一经查实,对相关责任人或相关班组除通报批评外,经济上也要予以重罚,真正起到一种警示作用,起到真正意义的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要从根本做起,强化对工人安全意识的教育,告诫广大作业人员不能将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当作是为了应付安全检查,甚至是在夏季将安全帽作为避暑工具,冬季仅仅为了御寒。 提高操作人员关爱自己、珍惜生命的自我意识,切实从作业人员自身安全角度出发,严格按照相关劳保着装规定配备相应劳保物件,以实际行动来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保证现场施工能够安全有序地顺利展开。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怎么做?

1.2 严格要求管理体制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不能让事故中断我们每位员工和工人的人生、事业和美好的家庭幸福,这不仅是企业的职责之一,也是企业为员工拓展幸福空间的基本保障。 我们要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从公司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到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层层构建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 出现事故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原则。 与此同时,针对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我们应做好提前预防,提前识别人、机、物、环境等要素风险源,制定相关的应对对策;以监督为主,特别对关键部位施工,比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之前,应组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架体支撑体系加固情况检查,并且制定相关的混凝土浇筑方案计划,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应安排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架体支撑安全检查。同时,针对特殊工种严格持证上岗,必要时还可以再次进行岗前培训等。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各环节施工按照正确的施工流程、准确的操作规范。 积极做到预防为本,不断加强管理团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防护意识,实现安全全员化,履约协调共奋进。


1.3、作业标准化

在操作者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中, 由于不知正确的操作方法, 为了干的快些而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 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比例很大。 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 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


1)、制定作业标准,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

(1)采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者三结合的方式,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 坚持反复实践、 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的原则。


(2)作业标准要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怎样操作、操作质量标准、操作的阶段目的、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都要做出具体规定。


(3)尽量使操作简单化、专业化,尽量减少使用工具、夹具次数,以降低操作者熟练技能或注意力的要求。 使作业标准尽量减轻操作者的精神负担。


(4)作业标准必须符合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把作业标准通用化。不同作业条件的作业标准应有所区别。

2)、作业标准必须考虑到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作业场地布置、使用工具设备、操作幅度等,应符合人机学的要求。

(1)人的身体运动时,尽量避开不自然的姿势和重心的经常移动,动作要有连贯性、自然节奏强。如,不出现运动方向的急剧变化;动作不受限制;尽量减少用手和眼的操作次数;肢体动作尽量小。

(2)作业场地布置必须考虑行进道路、照明、通风的合理分配,机、料具位置固定,作业方便。要求:

1)人力移动物体,尽量限于水平移动;

2) 把机械的操作部分,安排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内,防止增加操作者的精神和体力的负担;

3) 尽量利用重力作用移动物体;

4)操作台、座椅的高度从与操作要求、人的身体条件匹配。

(3)使用工具与设备

1) 尽可能使用专用工具代替徒手操作;

2) 操纵操作杆或手把时,尽量使人身体不必过大移动,与手的接触面积,以适合手握时的自然状态为宜。

3)、反复训练,达标报偿

(1)训练要讲求方法和程序,宜以讲解示范为先,符合重点突出、交待透彻的要求。

(2)边训练边作业,巡检纠正偏向。

(3)先达标、先评价、先报偿,不强求一致。多次纠正偏向,仍不能克服习惯操作、操作不标准的,应得到负报偿。


1.4 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 完备生产设备、 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的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的落实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的管理原则。具体表现在 : 


1、施工生产进行之前,考虑产品的特点、规模、质量,生产环境,自然条件等。摸清生产人员流动规律,能源供给状况,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需要的临时设施规模,以及物料供应、储放、运输等条件。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计算,完成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经过审查、批准,即成为施工现场中生产因素流动与动态控制的唯一依据。


2、施工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针对工程具体情况与生产因素的流动特点, 完成作业或操作方案。 这将为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作业或操作规范。方案完成后,为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 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 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要把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


交底既是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 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


3、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工艺过程顺利实施去认识, 生产技术工作中应纳入如下的安全管理职责:


(1)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的人的失误。

(2)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从中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环节和部位、发生与发展、危害性质与程度。摸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规律和方法。 提高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能力。

(3)严把设备、设施用前验收关,不准有危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盲目投入运行,预防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2. 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约束力不够,现场安全堪忧


制度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长期管理要求和行为准则。 在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建筑企业习惯通过现场安全会议、 事故处理后提出相应的口头建议和要求,使要求代替了制度的执行标准,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本质问题,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现场安全的口头落实,导致安全问题和安全制度落而不实,使制度完全被忽视,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2.2 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形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方针。 近年来不仅国家将安全问题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筑企业和相关的劳务单位也将安全问题放在了企业生存发展的首位。 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宣贯执行,建筑企业也根据相关的条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宣传文件。 然而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究其原由,就是在安全管理制度下重形式、轻管理,没有从源头上排除安全隐患、不整改、不落实。 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要求后,管理人员在后续执行过程中没能及时进行相关安全隐患的跟踪落实,导致安全隐患一直存在,没有从根本源头去真正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3. 行业转型下的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转型步伐加快,进入越来越多的新领域、新空间,这不仅对管理人员技术上是一个新飞跃,对于安全管理也将面临更多新挑战。 以脚手架搭设施工为例,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如楼层的超高及楼层的特殊构造,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误将一些不合格的连接设备用于架体以及搭设方式不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等因素,这些不安全行为将直接导致整个架体处于不安全状态,就好比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危及到人的生命。 如外墙脚手架防护的密目安全网有破坏而恢复不及时,在施工过程中即埋下了安全隐患,随着楼层的逐渐加高,不起眼的一些孔洞或缝隙,往往是造成高空坠物的源头。 不同班组作业人员在交叉作业时,往往只顾及自己的工作面和操作空间,对其他班组已做好的安全防护予以损坏或直接拆除,对此应制定规定严厉禁止。 尤其是外墙立面施工过程中,木工班组在进行材料转移的时候,总会有作业人员拆除外架与外墙立面的连墙件,这也是现场安全管理最棘手的问题。 要想从根源解决,就必须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着手,督促现场的作业人员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和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 这不仅要给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从而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形成考核机制。 常言道“干一个工程、树一个形象、建一个精品、立一座丰碑”,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企业品牌造成巨大损失。 在转型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合身”的安全体系。


4. 结束语


在现场生产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设备使用的保养和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大型机械操作设备和特种设备进行抽检,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应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和预防措施,只有时刻铭记安全,警钟常鸣,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关资讯400-902-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