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创先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取得了成熟的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静态、动态和应急方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方法,以及与安全到位管理相结合的分级管控思路,可供其他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参考。
0、引言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5〕1号)等通知要求,电力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部分电力企业对如何开展此项工作仍处于迷茫阶段,究其原因是组织方法上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主观、孤立地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造成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辨识结果,没有真正形成安全分级管控体系。电力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开展静态、动态和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并根据安全到位管理要求,实现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责任不明确
安全责任不明确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各个电力企业有其对应的安全生产制度,但实际落实效果有待增强,大部分安全任务分配只进行简要说明,或者提出一般性要求,没有根据各生产环节的要求来进行岗位分配,导致安全制度运营效果有限。另外,安全管理人员不能对电力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很难找出事故深层原因,从而不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不利于今后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最后,一线管理人员没有对电力生产形成系统的认识,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正确认知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指发生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是事物固有的特性,与安全事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有安全风险并不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当安全风险在受控状态时,是安全、可接受的;在失控状态时,就会发展成安全隐患,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辨识安全风险、做好分级管控,是加强安全隐患源头治理、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关键。
1.3、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欠缺现代化理念。电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更多重视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针对细节处的管理还存在不足,这就导致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效果低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尽管遵循现代化管理理念,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主要采取大框架式管理,不仅无法保证管理工作的开展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且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使得管理方式可行性较差,很难发挥其实际作用。另外,管理理念陈旧,还会为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带来难度,是阻碍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
1.4、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效果不佳
除了上述安全管理弊端外,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一致,管理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将造成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辨别能力薄弱,不能做到对安全问题的有效防范。管理人员常见问题包括知识水平低下、责任心不强等,一定程度限制了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仅缺少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还很难意识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且在事故出现后,才认识到其带来的巨大危害。由于管理人员是决定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关键人物,因此,需要加大对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一这个问题的重视,以便为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1.5、现场标准化不完善
现场标准化不完善,同样会造成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当企业没有针对现场管理作出明确标准规范时,则容易出现习惯性违章现象,这一现象指的是安全生产作业中常见的违章行为,主要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及违反劳动法律等,会对电力生产安全开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临时性工作,例如配电修理人员实际进行修理工作时,没有提前填写修理票,可能导致修理过程中出现人身触电现象。另外,一些需要停电处理的作业,在通电时便开始工作,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2、安全风险分类、辨识和分级
2.1安全风险分类
按照危险源种类,安全风险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按照风险等级,安全风险可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按照实际管控需要,安全风险可分为:静态、动态和应急三大类。
(1)静态安全风险是指设备、系统在正常远行状态下固有的安全风险,多是区域性的。
(2)动态安全风险是指即在某一项检修作业、运行操作任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多与危险点种类有关,具有随机变化的动态特性。
(3)应急安全风险是指在异常处置、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生处置不当造成次生事故的风险,具有难预知、突发性等特征。
2.2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辨识应做到全员、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阶段分析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在辨识过程中,应根据风险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辨识方法,常见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险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指数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2.3安全风险分级
安全风险分级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预防,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逐项采用量化、半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划分,评估确认风险等级。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2.4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做法
2.4.1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
按照区域划分,逐个区域辨识区域性安全风险种类,逐项评估分级,按安全风险等级最大级别确认该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且填写《静态安全风险清单》。
2.4.2动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
(1)由班组列出本班组工作任务(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清单。
(2)结合危险点分析,逐项对工作任务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按照风险种类逐项评估分级,取安全风险最大值作为工作任务的安全风险等级。
(3)填写《动态安全风险清单》(或在企业批准的《需要填用工作票/操作票的具体工作任务清单》中加注安全风险等级)。
2.4.3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
结合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培训演练,分析辨识可能发生处置不当、产生次生事故的情况,逐项评估风险等级,按最大风险值确定该项应急处置的安全风险等级,填写《应急安全风险清单》。
3、安全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危险源采取隔离、个体防护、设置监控等措施,回避、降低和监测安全风险。
3.1静态安全风险管控
针对各区域静态安全风险种类及等级,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设置区域安全风险告知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采取安全距离和禁入、禁火等管理措施,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示进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了解安全注意事项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机制。
3.2动态安全风险管控
动态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后发布《动态安全风险清单》,执行工作任务时,按照清单上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在工作票、操作票上标识安全风险等级。执行过程中与到位管理制度相衔接,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的分级管控责任体系,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如:在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前,重大风险作业厂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较大风险作业厂级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一般风险作业车间级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到位,低风险作业则由班组进行管控。开工前,应按照“先到位,后开工”的原则,相关人员必须按规定到位,检查安全措施、人员及环境安全状况,确认工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合格后方可“签字确认”允许开工,达到分级控制安全风险的目的。
3.3应急安全风险管控
跟据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果,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中规定人员到位要求,增加防止事故扩大、应急处置不当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培训演练。
4、实施关键
4.1保证安全措施的正确、完善和可靠
不同种类的安全风险需要不同的安全措施来管控,风险控制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各类安全措施的执行来实现的,安全措施的正确性、完善性和可靠性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关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即是通过各级人员到位来强化安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做到正确、完善、可靠,消除或减弱安全风险。
4.2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要将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避免“为了辨识而辨识”,片面、孤立地开展辨识分级,导致辨识结果与实际脱离等问题。如:有的企业事前逐个车间、岗位按设备、系统查找辨识安全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建库立册,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没有将静态、动态风险点和措施区别对待,导致在遇到具体工作时,因人员、环境、工作任务和工机具等情况变化,辨识分级结果和控制措施因与现有情况不符而无法使用。动态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必须与实际工作任务有效结合起来,融入到管理流程中,才能满足动态变化要求。
4.3做好全员培训
加强全员安全风险教育,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管理层和每名员工均应熟练掌握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方法,掌握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安全风险基本情况、防范措施、到位标准和应急措施等。同时要清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将严重影响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和安全措施的正确执行,分级管控就不能执行到位,因此加强全员安全技能培训不容忽视。
4.4加大问责力度
安全风险会因措施缺失发生风险失控,转化成安全隐患。安全措施能否正确执行与人员到位履职情况密不可分,在整改安全隐患和安全措施问题的同时还要深查风险失控的深层次原因,如:工作安排、安全投入、措施方案、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对失职失查人员进行问责,教育和强化人员履职意识,及时消除管理短板。
4.5实行动态评估管理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需要开展全面、系统性的辨识、评估工作,由于生产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风险必然会随之出现改变。因此要定期对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果进行复查审核,应每年组织一次复查审核工作,在设备系统及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要重点开展辨识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5、结束语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是与日常生产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项常态工作,是加强安全事故防范的重要举措,辨识与管控要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要强化“不安全不工作”理念,做到管理要求、各级职责和管理流程清晰,分级把关,落实完善、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抵消各类安全风险,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特别是火力发电厂这样的大型设施,安全与环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潜在的风险,火电厂采取了EHS(环境、健康与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2024-03-27近年来,电厂在我国能源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确保电厂安全生产,有效应对各类火灾事故,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进行消防应急演练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024-03-27火力发电厂在能源生产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安全风险的管控变得尤为关键。构建高效的火电厂安全风险实时管控系统,可以帮助确保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事故风险。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系统来监测、评估和应对火电厂的安全风险。
2024-03-12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光伏产业在能源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为了确保光伏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光伏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光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建议。
2024-01-08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生产检修、安装施工以及变电站高压区(室)是电力工作人员经常需要进入的场所。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佩戴安全帽成为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本文将探讨为什么电力生产人员在上述场所中需要佩戴安全帽,并强调安全帽在保护头部受伤方面的重要性。
2023-12-06水电厂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的能源生产设施。为了确保水电厂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安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本文将讨论如何在水电厂中实施一系列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