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EN
菜 单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类别:企业安全 发布时间:2018-04-19 浏览人次:

摘要: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文中阐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


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据报道,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我国GDP的6%。


由此可见,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事故多,损失大,特大事故经常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可能导致超出人们接受界限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行为。按行为的主体来分类,不安全行为可以划分为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和个体的不安全行为。


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在组织的经营宗旨、政策、措施等经营战略中没有把安全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没有制订或者没有完善安全生产的规划和措施,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给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在技术和设计上没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整改。


个体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个体从事的导致事故或不良影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不仅受人的思想、动机的支配,而且受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与行为人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条件等有关,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有时难以预测和控制。事实证明,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技术不熟练,对现场不熟悉、或因情况紧急、时间紧迫,慌乱而产生误判断;二是由于标准不完备,制度不健全,操作上的经验主义,认识和确认的失误,因情况复杂而判断错误;三是由于领导掌握知识不足、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或因其它事件干扰,分散了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注意力,以致判断失误,导致违章指挥。


有的学者根据国家标准《企业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的十一项事故原因,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表,对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通过分析得出: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由此发生的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35.8%;其次是企业的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构成事故隐患,由此发生的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12.8%;三是企业的安全防护措施缺少或有缺陷,由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9.6%;四是企业的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由此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7.1%。上述四方面原因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部总伤亡人数的65.3%。其中企业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是直接的不安全行为,而其它原因中,有些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如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很大程度上是这些设备的管理人员忽视安全,没有消除事故隐患造成的。生产场地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结果。这些都反映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可以推出如下结论: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这些事故原因的主要根源。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将会根本改变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


2、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个体人经常地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经过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逞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实践证明,不安全行为的心理有9种。


(1)马虎心理:做事情心不在焉,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进行工作。

(2)侥幸心理:制度设计或实际操作嫌麻烦,总想走“捷径”,违背了事物的运行规律。

(3)自满心理:对重复的事情不重视,犯经验主义错误。

(4)浮躁心理:心理处于不稳定状态。

(5)投机心理:没有科学的头脑,耍小聪明。

(6)逆反心理:不尊重科学或不满意管理,做事情与你对着干。

(7)莽撞心理:做事情不计后果。

(8)懒散心理:不愿意动脑,删减安全操作程序。

(9)盲从心理:跟随别人,不动自己的头脑。因此,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并采取对策加以消除,是安全生产管理者值得注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3、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工伤事故的主要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无法完全消灭的,但可以而且必须最大程度地减少它。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是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严格贯彻执行这些规定等行政手段来消除不安全行为,但效果不明显。而且,大多数企业在事故分析中往往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很少研究事故发生时操作者心理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结果大多以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懈、思想麻痹、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违章作业为结论。


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及基层领导对安全工作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工作上求实。在现有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下,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我们说安全第一,其实就是第一在主要领导抓安全到位。只要主要领导把所有的组织资源充分运用和调动起来,亲自动手抓策划、抓推动、抓落实,安全生产局面就一定能够控制住。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它能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的自觉性。同时,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能使员工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如对员工进行危险预知训练、事故案例分析讨论、事故责任者现身说法,举行事故纪念日、事故演习(消防演习、工伤抢救演习)等活动,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加强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要认真抓好岗前及在岗、转岗的培训工作。只有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才能使其自觉遵章守纪,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至最低限度,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飞跃。


(3)要深层次地分析事故原因,采取追究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奖惩和事故责任追究规定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而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要针对不同的阶段,分别制定具体目标和奖励办法,并且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应当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不要期望值过高。考核时要根据安全生产中的贡献或事故损失的责任大小分别给予重奖或重罚。对违章行为处罚要坚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生产骨干、甚至是劳模或领导就迁就袒护。处罚要有力度,要使受罚者“心疼”,甚至下岗,不能搞象征性。促使员工要想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就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


(4)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遵章守纪首先应是每名员工的自觉行为,而不能靠他人来督促。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差异,再加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有些员工就不能自觉地去遵章守纪,出现领导和安全人员在现场与不在现场时不一样,管与不管又不一样。因此,加强对员工作业行为的检查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各级领导和安全人员应对每个员工的作业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是员工之间建立联保互保制,相互之间要监督,发现违章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为了更好地检查和监督员工的作业行为,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每名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现异常要采取措施,以防各种意外。此外,对各种故意违章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以防类似现象重复发生,以强制手段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


(5)利用行政手段根据人的状态合理调整工作。由于人的生理状况和个性不同,每个人能够适应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也不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一点,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安排不同类型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注重观察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变化,必要时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因人的状态不佳发生行为意外。


(6)创造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在很多场合,由于制定的安全措施、预防措施比较烦琐,人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选择捷径,这往往就是产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则可以使人主动避免侥幸心理,同时还可以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7)关爱生命安全,采取情感激励。在正确选择激励时间、激励程度的同时,注意激励方式的更迭,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交替应用,即站在员工立场,以爱护、关心、帮助的情感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企业,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员工逐渐忘记了以往血的事故教训,甚至对严格的安全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开展以关心员工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为中心的情感激励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再现历史教训,通过相关企业过去及现在的事故案例,给员工敲警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要求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8)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员工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


推行企业安全文化,塑造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珍惜生命,彼此关爱,互相尊重,关注安全,自律安全,文明生产,使员工能够处于一种相对宽松、安全舒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大环境之中,能够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有一种稳定、积极和体面的情绪,都能够以一种平和、自尊、互敬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社会因素而诱发的人因事故。


(9)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活动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找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的各种危害因素;对各种危害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给出定性或定量描述;实施危害监控和预防,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确保人身安全的目的。其理论依据是风险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对防范事故、确保安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从制度和制度执行入手识别风险,从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提示、预警和强制整改来化解风险,力求把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到事故源头,把制度和执行制度作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和能控。


因此,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灵魂的建设,对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4、结语


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有缺陷。事故原因的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好办法,它能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念,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推荐阅读

国庆节后企业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建议收藏

节后综合症:国庆假期结束,人员陆续返回施工现场,但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之中,生活节奏还没有调整过来,自由散漫的心更没有收回来;第一天上班后,主要体现疲惫、情绪不稳定,造成人虽然到工地了,但心还在家里,思想不集中,这就是节后综合症,是很危险的隐患因素,也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苗头。

2022-09-30
一文带你了解HSE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今天小安给大家分享一下HSE管理体系发展现状的相关知识点,内容详细,逻辑清晰,相信大部分企业人员都还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09-06
企业如何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08-11
重磅!生产安全事故总量、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同比下降,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022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076起、死亡8870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呈现“三个下降”的特点,即:生产安全事故总量、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同比下降。但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022-08-03
安全生产的安全因素

当我们看到厚厚的劳保鞋和厚厚的工装时,在这个炎热的季节似乎是如此的不合情节,但最近的高温天气让我们都真正体会到了夏天的炎热,安全问题开始频繁出现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议上。

2021-12-24
X
X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